聯合國研究揭示了比特幣對碳排放以外的環境造成的影響

在比特幣的大力推動下,全球對數位貨幣的接受在新的聯合國成立後受到了密切關注該研究重點關注與加密貨幣挖礦相關的環境危害,其範圍超出了經常提到的碳排放,還包括對水和土地的影響。這項研究由聯合國大學水、環境

在比特幣的大力推動下,全球對數位貨幣的接受在新的聯合國成立後受到了密切關注該研究重點關注與加密貨幣挖礦相關的環境危害,其範圍超出了經常提到的碳排放,還包括對水和土地的影響。這項研究由聯合國大學水、環境與健康研究所(UNU-INWEH) 進行,深入研究了2020 年至2021 年期間76 個參與比特幣挖礦的國家的活動,描繪了一幅令人擔憂的環境退化圖景。

比特幣挖礦的環境基礎

該研究描繪了全球比特幣挖礦企業產生的大量碳足跡,並進行了能耗統計上述期間達 173.42 太瓦時。類似地,如果比特幣是一個主權實體,它的能源使用將超過巴基斯坦——一個擁有超過 2.3 億居民的國家。這種能源支出產生的碳排放量相當於燃燒 840 億磅煤炭或 190 座天然氣發電廠的營運排放量。為了平衡這碳足跡,需要重新造林,種植 39 億棵樹,覆蓋荷蘭、瑞士或丹麥等地區。

比特幣挖礦的環境緊迫性延伸至水資源,這些操作涉及的水量足以填補超過66 萬個奧林匹克規模的游泳池。這筆水也可以滿足居住在撒哈拉以南非洲農村地區 3 億多人的生活用水需求。這段期間全球比特幣挖礦活動所佔用的土地面積相當於洛杉磯面積的1.4倍。

化石燃料依賴與地理差異

該研究強調了比特幣開採對化石燃料的嚴重依賴,其中煤炭佔能源的 45%混合,其次是天然氣,佔21%。儘管水力發電被歸類為再生能源,但其在比特幣挖礦中的使用滿足了 16% 的電力需求,對水和環境產生了顯著的影響。此外,核能提供了9%的電力需求,而太陽能和風能分別僅貢獻了2%和5%。

中國,儘管最近政府乾預,其比特幣挖礦份額從2020 年的73% 下降到2020 年的21%到 2022 年,比特幣仍然是主要參與者,需要種植約 20 億棵樹來抵消 2020 年至 2021 年期間比特幣挖礦產生的碳排放。繼中國之後,美國、哈薩克、俄羅斯、馬來西亞、加拿大、德國、伊朗、愛爾蘭和新加坡被認為是領先的比特幣開採國家。電價的二分法,例如哈薩克的電價比美國便宜三倍,突顯了比特幣挖礦在能源成本較低的國家中的財務吸引力,儘管環境代價很高。

呼籲監管和技術幹預

UNU-INWEH 主任 Kaveh Madani 教授和該研究的主要作者 Sanaz Chamanara 博士,強調了迫切需要監管框架和技術創新,以改善比特幣挖礦對環境的影響。雖然數位貨幣具有徹底改變全球金融環境的潛力,但其環境影響需要緊急關注,以確保其永續發展。該研究主張探索更節能的數位貨幣,並認識到加密貨幣挖礦活動固有的跨界和跨代影響。

收藏我們

搜索